我们所有的思考都是基于大脑的“默认设置”。广告、地摊、促销都是常用的营销策略,有些人可能有自己的逻辑支撑。“大家都这样,肯定是这样。”。但制约效果的是我们迷信的营销手法,因为只是自洽的推演,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事件的背景,成功的深层次基础,不适合消费者不是傻子的互联网时代。那么,现实中,还有哪些营销误区存在呢?
误区一:广告就是花钱,存钱就是存钱
狭义的广告是指经济广告,它以盈利为目的,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主要目的是扩大经济效益。通常有两种形式:
商品所有者创造自己的交流内容
通过委托第三方创建通信内容
从定义和本质上来说,广告是文化投资和艺术经济行为,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和支出。
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起着连接商品和消费者的作用,所以成本应该增加而不是减少。不让消费者知道如何购买产品,如果广告不是为了营销,那就是浪费钱。营销是运营和销售,运营和策划占80%,终端销售占20%,但它是实现现金流不可或缺的环节。如果降低成本,无疑会降低广告销售的转化率,所以收入只能靠运气,听天由命。
很多企业主很容易想到削减成本,但没有人能轻易削减投资。其实在品牌建立的初期,除了产品、设计、装修、人员的基础投入,广告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项目。营销界有一句话:好的营销就是投资一块钱赚三块钱,这当然是理想的极限,多多益善。如果不放弃1,结果可能是0。
品牌营销策划中的几大误区(图1)
误区二:渠道比内容更重要,更昂贵
不叫弱信道,但是信道真的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但在实际市场中,营销人员往往认为“渠道比内容贵”。就拿我最近的一个信用服务的广播广告来说,打了一个月的折扣,价格是4万多。而内容的付费只是一个文案的工资加一个音响工程师的录音费,可见这种思维根深蒂固。
随着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营销人员关注内容价值,尤其是优质内容的组合,如优酷、土豆等,这是优质视频内容资源的强组合。特别是在APP时代,手机小图标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渠道建设的成本和难度,垂直和专业的内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撼动行业巨头的核心竞争力。强渠道可以发挥生态链,内容强,可以抢占生态链中的有利位置
误区三:只说怎么办,详细讨论价格
一般企业的官网都会设置企业介绍、服务项目等类别,很少涉及企业的特色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等。而且如果要购买,需要联系客服回答这些顾虑,不是给自己添麻烦。
如果你能通过文字和声音表现出影响购买的价格因素,你看到听到都是挺便宜的就直接买。与文字相比,以霍金或小号形式出现的听觉更有优势,是这样一条“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道路。除了具体的行业或者舞台环境,商品的价格一定要明确,这样才能让消费者相信保本筹码。
告诉卖什么只是手段层面,可能会吸引消费者止损,但不同层面的询问和讨价还价往往会降低卖出的可能性。说服消费者的真正原因是需要购买,可能便宜,也可能质量好。在营销中,如果没有很好的说服消费者,就相当于赔钱。
误区四:动不了就用“XX元”。
谁是“XX漆瑗”的始作俑者不能苛求,但我相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尝过甜头,否则不会吸引那么多人效仿。秘诀是抓住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的贪婪。一旦你种下了这样的消费激励,你就会等着客人上门。
但是现在,盲目使用“从XX元开始”,很难像以前那样激起消费欲望。一般的虚假让消费者再次看到“XX元”的信息,不仅会忽略,还会导致商家的心理不信任,被认为是一种有吸引力的噱头,所以“XX元”应该谨慎使用,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