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对话应该是“心灵相通的对话”。其实,就算心灵不相通,商家与顾客之间也能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
如今,商家在餐桌上放一个电子终端,顾客自己按一下按键就可以点菜了。商家甚至可以通过旋转轨道把料理送至顾客的餐桌。这些“必要”的工作,渐渐被机器代替了,其准确性和速度都比人强。
但还是有大半商家不把这些工作交给机器,而是继续由人来接待顾客。这是因为人拥有机器没有的东西吧。
只有人拥有的是“贴心”和“灵活性”。如果商家不好好利用这一点,只是机械地去做那些“必要”的工作,就会丧失由人去做的意义。
试想一下,“必要的信息交流”不需要心灵相通也能做到旦另一方面,如果商家“敢于用心去做不必要的工作”,就会比其他店先行一步。
我做店长的时候,会积极地与顾客搭讪。
我迎接顾客的时候不说“欢迎光临”,而是说“你好”。很多顾客不会对“欢迎光临”这句话做出回应,但是会对“你好”做出回应。
另外,如果有顾客围着围巾,我会说一句“今天真冷啊”;如果有顾客在店内折叠雨伞,我会说一句“雨下得真大呀”之类的话。
如果想找到与顾客之间的话题,就要上前搭话,这样会得到顾客的回应。
当然,与常客、新客对话的分量和内容,必须适时改变。但只要商家敞开心扉地主动接近顾客,顾客一定会有所回应。
话虽如此,肯定也有不擅长跟顾客搭讪的员工。这样的话,商家把对话的“契机”制定成一种机制让员工学习,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比如,让员工在向顾客提供试吃服务时询问感想,帮带孩子的顾客拍照,在顾客的餐桌边分沙拉时询问喜好,等等。
虽然可以机械地进行必要 的工作,但是非必要的工作,得用心去做。我们一起来探索进行非必要的谈话的突破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