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沿革来说,中国的饮食文化绵延上万年,经历了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同时,我国推出了6万多种传统菜点和2万多种工业食品,并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筵宴风味流派。也正因为如此,中国获得了“烹饪王国”的美誉。
中国饮食文化非常注重内涵,它涵盖了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内容,可谓深厚广博。无论处于何种立场,中国饮食文化都能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和深厚价值。
1.八大菜系菜系,也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并为社会公认的菜肴流派。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于是便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系”。
2.中国食俗一个民族和地区的食俗不仅与地缘、物产等条件、经济状况有着必然和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还反映在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化观念和传统意识上。中国自古注重饮食养生,素有“民以食为天”之说。中华民族食俗内容很丰富,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饮食习俗也不尽相同,构成了庞大纷繁的体系。食俗一般包括日常食俗、年节食俗、宗教礼祭食俗等内容,经常反映在一些典型食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