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有时候会为餐厅如何定位、如何打造自有特色发愁?有这样的困惑,说明你的运营思维还不够主动。在本节,内参君送你三个字:贴标签,往自己身上贴标签,围绕客群往自己身上贴标签。手段有三个,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自己的辨识度。
01 找到你的核心客群,他们的特点就是你的“标签”餐厅肯定不是服务一个人,也不是服务所有人,而是服务一个特定的“群”。所以你需要对这个特定的核心人群做标签,并且要深度了解他们的特征和需求。如果我们将目标人群设定为“90后”,就要琢磨他们的主要特质:金钱观念较强但消费不保守,就餐时追求自由空间,喜欢新奇特的东西。所以,刺激他们消费欲望的主要驱动力是“美感”“快感”“参与感”,品牌的定位不能标榜得太沉稳,要让好吃、好玩成为标签,让他们有一头扑进你怀里闹一番的冲动。如果我们将目标人群设定为“70后”,就要了解“70后”们的审美需求。对于“70后”来说,他们需要“距离感”“仪式感”“身份感”“实用性”,所以餐厅要在装修风格、价位、菜式等方面与其审美取向匹配。当然除了从年龄方面划分,还可以从性别、地域、职业、学历、兴趣爱好、价格等方面寻找“贴标签”的切入点。
02 围绕客群搞研发,菜品、装修、定价都能成“标签”完成对餐厅消费群体的“定向”之后,“贴标签”的工作并没有结束。接下来餐厅需要从自身角度下功夫,以实际动作去迎合它的客群。咱们以主打服务女性顾客的餐厅定位举个例子,它的装修、设计、定价等细节可以这样做:装修风格暖一些——以暖色为主题,营造温馨浪漫的氛围;菜名女性化一些——带有一定的女性标签,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吸引客人去点,如“女人三十”(黄花菜)、“热吻”(辣椒炒猪嘴)等;造型可爱、魅惑一些——菜品造型要下功夫,女生多是颜控,如可以用Hello Kitty、芭比娃娃等造型。功能养颜一些——菜品功能设计可以走美颜养生、好吃不长胖等路线。这方面的实践已有成功例子,读者可以关注韩寒的“很高兴遇见你”,看他如何诠释文艺,可以关注外婆家旗下的“动手吧”,看他如何诠释对“90后”的理解。选择了特定的标签作为切入点之后,你就要将餐厅建设的所有细节都往那个标签上去靠、去融合。
03 围绕客群量身定制,让专属活动“标签化”餐饮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划分越来越细。无论学生、白领还是男性、女性,都拥有自己的消费文化圈,围绕客群圈子打造专属活动有利于客户找到情感的共鸣。餐厅无法满足所有食客的口味,但专属活动可以不时地将特定客群聚集麾下,成为刺激消费的有效补充手段。比如,互联网餐饮著名品牌伏牛堂经常带着“北京的湖南人”去爬山、骑行;麦当劳携手电影《小黄人大眼萌》推出一系列新品、玩具;电影《致青春》上映期间,很多餐厅针对“80后”消费者举行观影活动。专属活动不用复杂,有效就好:活动主题契合目标人群喜好、易参与是重要的两个指标。消费者的口味、消费习惯并非一成不变,我们不能用过往经验简单地判断未来的趋势,只有了解客群、追踪客群才会更好地给自己“贴标签”,有了标签,我们在海量餐企中的品牌辨识度就能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