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粽有多少?但像肇庆裹蒸粽那样,时时常有,天天可吃,成为当地极具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小吃的,实属罕有。肇庆人有时只称“肇庆裹蒸”,省略“粽”字,许是为了证明不同。本来就是粽嘛,琳琅满目的中华粽王国里,要认出它其实一点都不难。
先看衣装,冬叶为表,这就宣示了它与所有粽叶的不同。冬叶为粽而生,却又为肇庆本地所特有,叶绿素很丰富,是增味保鲜防腐的好材料。至于肇庆人是先有了冬叶才年年月月裹蒸粽,还是为了不浪费天赐好物,就不得其详了。
再看身材,以个头够大而引人瞩目。肇庆裹蒸粽未蒸之前,已是半公斤以上重量。常规有三样主要食材:糯米、脱皮绿豆、腌好肥猪肉,三种主食材按10:6:4的比例用冬叶和水草包裹,蒸煮8小时而成。把粽做大,也是一种玩法,顺便加入咸蛋黄、冬菇、瑶柱、虾米、花生、栗子等,好看的同时更要确保好吃。
看了身材看身形,像不像从鼎湖走入坊间的绿色星岩?在肇庆有一个美好的传说:那年名叫阿果的小伙子赴京赶考,恋人阿晶连夜送来冬叶包裹着的糯米绿豆饭团,寄望以后见饭团如见家乡的山与水、情与爱。阿晶很显心思地把饭团包成了七星岩的形状。阿果中了状元,皇帝要招其为婿,不从的结果是囚禁,只好从了。公主有一天见阿果抚饭团而泣,惊问缘故,阿果答:“糟糠尚不弃,况饭团乎?”后来就有了阿果返乡与阿晶喜结良缘的大结局。此后,人们把“果”“晶”两字的谐音,用来命名这款家乡小食。
但肇庆人同时认为,肇庆裹蒸粽与纪念包公有关才对。北宋名臣包拯曾任端州(今肇庆)知州,辞别那天,端州百姓专门制作了形似包公铁拳的特色饭团送行,以铭记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铁面无私、惩恶扬善的治端历程,寄望以后为官者吃起饭团便惦记着民生无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