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呷哺呷哺以标准化为安身立命之本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有规划的。呷哺呷哺的创始人贺光启曾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中提到,在中央厨房及标准化流程没有完备前坚决不开店。因此,在创立之初,呷哺呷哺并没有按照常规的先店后厂的做法来做,而是先成立总公司,创建中央厨房,制定标准化工厂制度,从原料采购、菜品的加工、品质管理及店面管理上均与标准化制度紧密结合。为此,他从1996年就开始筹备,历时两年,1999年呷哺呷哺第一家店才与消费者见面。原料采购呷哺呷哺将标准化管理延伸到合作农户端,要求全国供应的农村供销社对供应的菜叶进行清洗、切段、封装后运到中央工厂,运输时间保证在5个小时左右。同时,它还对一斤鸡蛋多少颗、土豆的大小、蔬菜的产地、叶面宽度等进行标准化要求,从而达到确保食材的新鲜品质和节约企业成本的目的。
菜品及调料加工,标准化、规模化。
呷哺呷哺的菜品及调料都是由中央厨房统一进行工业化生产,中央厨房对菜品及调料统一加工的好处是便于产品品控,有利于让产品品质管理向着标准化发展。对于菜品的包装、切片等都是由中央厨房完成,然后再配送到各个门店,这是呷哺呷哺在标准化方面努力的一个表现。当然,标准化也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所以这些年它一直没有停止这方面的努力。呷哺呷哺虽然很早就确立了标准化经营的方针,在各方面配置也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也有不太如意的地方。例如,它初期的调料不是制成袋装的,而是用大碗装,服务员用大勺给顾客盛到碗里,不够卫生,质量也得到不保证。好在现在已经弥补了早期缺陷,现在的调料均由中央厨房统一加工并配送到店面,每包调料的保质期为3天,超期后统一收回进行销毁。
呷哺呷哺的麻酱包可以说是标准化的典范。提到呷哺呷哺,大多数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它的麻酱。不管进店的顾客是何种口味,呷哺呷哺提供的最主要的调味料就是麻酱(当然现在也会看到它提供灌装的辣椒酱,但辣椒酱的存在仅仅是一个小小插曲)。呷哺呷哺提供的麻酱会有专门的工厂来进行生产,看似千篇一律,实则也是标准化思想在其经营中的一个体现。从这个细小的环节可以看出,快餐行业在快速铺开后,要想保证统一的口味和质量,产品标准化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呷哺呷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门店管理标准化呷哺呷哺对门店同样进行标准化管理,它对门店的用餐环境、服务、清洁卫生及整体感受都有严格标准。服务标准化。
呷哺呷哺在服务的选择上,只限于为顾客提供最基本的服务,譬如点单、传菜、买单,其他的诸如为顾客送餐巾纸、主动上前询问顾客所需服务几乎是没有的。在网上搜索“呷哺呷哺的服务”会发现,讨论最多的还是对它服务的诟病,这些诟病只是从顾客的角度而言的。从呷哺呷哺自身来看,这种做法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它的定位只是快餐式火锅,就和麦当劳、真功夫等快餐是一样的。快餐有一个特点就是,在钱货两清时服务就终止了。快餐体现的是快速、平价。如何做到快速?就是要做到标准化。如何做到标准化?就是不做多余的事。餐具标准化呷哺呷哺的餐具也有自己的特点。呷哺呷哺选用标准化的仿瓷碗、勺,这种餐具的好处是价格低、经摔。这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了服务员收拾、清洗餐具的时间,从而间接节省了成本。店面布置呷哺呷哺的店面布置也体现了工业化流程的标准思想。
饮料标准化呷哺呷哺会提供雀巢和可口可乐两种饮料。这也是其标准化、低成本思想的体现。2014年,呷哺呷哺上市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靠吧台式涮锅起家的一人式火锅也能在餐饮业低迷期异军突起,开启自己的上市之路。海底捞以服务差异化取胜,呷哺呷哺则以标准化低成本开启了它的成功模式。方法不同,策略不同,在效益、影响力、发展速度等方面却也是毫不含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