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金钱豹,以海鲜“多而全”一举成为高端自助餐的代名词。自2003年进入大陆市场,在上海成功登陆后,金钱豹在之后的几年急剧扩张,到处跑马圈地,陆续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沈阳等地开分店。
金钱豹餐厅
金钱豹雄起在中国经济增长最为迅猛的那几年,逢年过节、过生日能去金钱豹吃一顿成为大多数80后消费者一代的愿望,也是当时最为奢侈的消费。2017年7月红极一时的自助餐巨头黯然走下了神台,不免让人唏嘘。这也让很多人感慨餐饮行业的市场担忧,未来餐饮行业怎么走,怎么才能避免在大形势餐饮背景下不成为下一个牺牲品,花万里餐饮设计认为避开前车之鉴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它没落的原因。
时代变化,市场定位不变
金钱豹餐厅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古人很早告诉我们,要发展就得学会创新,不能固步自封。如今餐饮市场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定位根据自身发展相应调整,显然金钱豹没有做好这点。曾经,三文鱼和哈根达斯的大快朵颐使得金钱豹成为了一种奢华消费的身份象征。在物质贫困的年代,受困于经济交通的因素,金钱豹集大而全,让市场上罕见的海鲜品类和奢侈的甜点使得金钱豹成为稀缺性的存在,也没有足够大的竞争对手与之匹敌。但是随着电商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各种海鲜餐饮品牌的崛起,让人们接触到海鲜的机会频繁,选择性价比高和精致化的海鲜美食取代金钱豹的大而全的优势。
高端定位,导致运营成本高昂
金钱豹餐厅
其定位于高端自助餐的金钱豹来说,自助餐以品类丰富、量大取胜,自助餐厅的面积一般在500—1000平之间,然而大面积的店面需要配比同样多的人力,尤其是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成本更是高昂。食材成本方面,金钱豹以集有400多种风格各异的国际美食而著称,其料理区划分为西餐料理区、日本料理区、南洋料理区、综合料理区、中式主食区、广式烧腊区、铁板烧区、广式点心区、西式甜品区等十几大特色美食区域。消费者为了吃回三五百元的门票价,最大化发挥出“扶着墙而来,扶墙而去”自助餐精神, 曾经一度 “先吃海鲜、最后吃水果”的攻略大为盛行,导致食材浪费和成本提高。
消费多元化,消费人群基数小
金钱豹餐厅
跨入千禧年,时代变化,人们的消费观由最初的吃得奢侈逐渐演变成精致化和平民化,这让混进中国市场“小而美”韩国料理、日式料理等各种海鲜餐饮异军突起,瓜分一部分消费群体被;另外一直没有更改高端市场地位的金钱豹,中产阶级是金钱豹市场定位的消费人群,而此类人群中对于餐饮消费的选择日趋多元,而人们请客吃饭去金钱豹确实够面儿,就个人而言每个月去一次金钱豹都觉得奢侈,专程去金钱豹这类的餐厅消费人数而就整体降低。
服务差,口味难吃,避免不了穷途末路
金钱豹餐厅
自助餐对食材的渠道要求很高,要保证食品的新鲜,供应链环节乃是重中之重,属于重资本运营模式,从采购到储存都需要雄厚的资本做支撑,采购环节的压力很大。而金钱豹在2011年两度计划上市失败后,为节省开支,将后勤供应链砍掉,让供应链变得单一,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食材质量日渐下降。此外,金钱豹食物的口感和服务已经很难继续吸引消费者,继2015年以来,众多消费者反应菜品不仅很少更新,口味也越发难吃,金钱豹对网上的评论并没有做出改进,最终美食失去美味,服务失去了人心,没落是无可厚非。
商场如战场,战场上风云瞬息万变,不到偃旗息鼓一刻,谁也不知谁才笑到最后。纵观金钱豹从发家到没落,这个曾经渗透着中国人对暴富和铺张渴望的代名词,已经适应不了今时今日的消费审美,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个性化、精致消费的年轻80、90后群体,年轻消费观,多场景空间氛围体验,其固步自封落得惨败下场。
面对一年又一年的餐饮行业升级餐饮人该怎么走?深耕餐饮营销策划多年的花万里结合近年餐饮发展趋势和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提出,未来的餐饮要么走平民路线,要么走精致风格,过去挥金如土的消费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