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领域中,项目规模与类型是决定设计方案方向的核心变量。花万里设计公司等专业机构通常会从空间逻辑、功能配比、成本控制、风格适配等维度动态调整方案,以下是具体策略及案例解析:
一、按项目规模调整设计方案的逻辑
(1)小型项目(如单体门店、快闪店):聚焦 “精准爆点”
核心策略:以 “小而精” 为原则,用 1-2 个记忆点强化品牌识别,避免功能冗余。
空间规划:压缩辅助区域(如仓储、员工区),将 60% 以上面积用于核心体验区。例如某 20㎡茶饮快闪店,仅保留吧台制作区与 “打卡墙” 拍照区,通过镜面反射扩大视觉空间。
成本控制:采用轻量化材料(如可拆卸型材、喷绘背景板),控制硬装成本占比不超过总预算的 40%,将预算向软装(如 IP 道具、灯光)倾斜。
案例:某网红小吃店(50㎡)以 “复古游戏机” 为主题,设计中仅保留 20% 用餐区,其余空间打造街机互动墙与霓虹灯牌打卡点,单日客流较同类型门店提升 50%。
(2)中型项目(如连锁门店、主题餐厅):平衡 “标准化与特色”
核心策略:建立 “基础模块 + 定制元素” 的设计体系,既保证连锁复制性,又保留单店亮点。
空间模块化:将门店拆分为 “门头模块、厨房模块、用餐区模块”,每个模块设定标准化尺寸与材质(如门头统一使用品牌色铝扣板),同时允许单店在软装(如墙面插画、摆件)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功能复合化:增加 “一空间多用途” 设计。例如某连锁火锅店(200㎡)将靠窗区域设计为 “下午茶休闲区”(白天摆放沙发 + 绿植),晚间转换为用餐区,提升坪效 30%。
案例:“太二酸菜鱼” 中型门店统一采用 “红白配色 + 趣味标语” 的视觉体系,但不同城市门店会融入当地元素(如广州店加入骑楼剪影壁画),既强化品牌辨识度,又贴近地域客群。
(3)大型项目(如商业综合体、酒店):构建 “系统性体验网络”
核心策略:以 “动线引导 + 场景矩阵” 为框架,通过多维度设计元素串联空间叙事。
动线复杂化:设置主动线(引导人流)、次动线(延伸消费场景)、隐藏动线(员工通行),避免交叉干扰。例如某商业综合体通过 “螺旋形中庭扶梯 + 主题街区指示牌”,将客群引导至各楼层特色店铺。
功能生态化:打造 “餐饮 + 零售 + 体验” 的复合业态。如某文旅酒店(5000㎡)将 1-2 层设计为 “地方特产市集 + 非遗手作工坊”,3 层以上为客房,通过空间设计实现 “住宿 + 文化消费” 的闭环。
案例:深圳某餐饮综合体(10000㎡)以 “食物溯源” 为主题,各楼层按 “农田 - 市集 - 厨房 - 餐桌” 的故事线设计,空间中融入农作物装置艺术、食材科普展墙,形成沉浸式体验网络。
二、按项目类型调整设计方案的关键维度
(1)餐饮类项目:聚焦 “食欲激发 + 社交属性”
快餐 / 简餐:采用高饱和度色彩(如橙色、红色)刺激食欲,动线设计强调 “快速取餐 + 即走”(如麦当劳 “柜台 + 自助点餐机” 双动线),单桌面积控制在 1.2㎡以内,提升翻台率。
正餐 / 主题餐厅:注重场景叙事,如 “烤古说” 烤肉店以 “古代窑烤” 为主题,设计中融入陶土砖墙面、炭火装置艺术,用餐区设置半开放式隔断,平衡私密性与社交氛围。
酒吧 / 咖啡馆:强化灯光与声学设计,如清吧采用 3000K 暖光 + 局部射灯突出酒柜,墙面使用吸音材料降低噪音,营造放松氛围。
(2)零售类项目:侧重 “流量转化 + 商品展示”
快消品店(如便利店):采用 “黄金视线陈列法”(1.2-1.6 米高度摆放高毛利商品),通道宽度≥1.5 米避免拥挤,门头设计使用高亮度 LED 屏吸引过路客。
奢侈品店:通过 “留白设计 + 定制展柜” 凸显产品质感,如某腕表店采用深色石材地面 + 镜面不锈钢展架,搭配局部重点照明,使商品成为视觉焦点。
体验式零售店(如文创店):设置 “打卡区 + 互动装置”,如西西弗书店在入口处打造 “书籍阶梯” 装置,吸引顾客拍照分享,带动线上流量转化。
(3)文旅类项目:强化 “文化沉浸 + 动线引导”
景区餐厅:融入地域建筑元素(如江南水乡餐厅使用白墙黛瓦、木质格栅),菜单展示区设计为 “民俗故事墙”,让用餐成为文化体验的一部分。
主题民宿:以 “在地生活” 为设计核心,如云南某民宿将客房设计为 “少数民族院落”,公共区域设置手作体验区(如扎染、陶艺),让空间成为文化传播载体。
三、跨维度调整的实战方法论
(1)规模与类型的交叉适配
小型餐饮项目(如 10㎡奶茶店):采用 “品牌 IP 可视化” 策略,将墙面全部设计为卡通 IP 形象打卡墙,用低成本实现高记忆点。
大型零售项目(如购物中心):按 “楼层主题化” 设计,如 1 层主打 “轻奢美妆”(冷色调 + 金属材质),4 层主打 “亲子互动”(暖色调 + 圆角家具),通过风格差异引导客群流动。
(2)动态成本分配原则
小型项目:硬装:软装 = 3:7(侧重软装灵活更换);
大型项目:硬装:软装 = 6:4(侧重硬装结构稳定性);
餐饮项目:厨房设备投入占比≥25%,零售项目:展示道具投入占比≥30%。
总结
调整设计方案的本质是 “让空间语言匹配项目商业逻辑”。无论是按规模细化功能颗粒度,还是按类型强化核心体验,都需以 “用户需求 + 品牌定位” 为底层逻辑,通过模块化设计、场景化叙事和成本动态分配,实现设计效果与商业目标的统一。